您当前的位置:水务科技 / 科技动态 / 详情页
水务科技动态(2013年第一期)
发布时间:2013/12/04

 

科 技 动 态

 
                   

第一期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科技中心                             201311


人工湿地专刊

1、西溪湿地

设计单位: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距离杭州西湖五公里,在杭州天目山路延伸段,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西溪湿地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有:秋芦飞雪、高庄迹、渔庄烟水、河渚听曲、深潭会舟、曲水寻梅、柿林秋色7景,福堤”“绿堤两堤。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具有杭州之肾副西湖美誉。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西溪湿地蕴涵了梵、隐、俗、闲、野五大主题文化要素,分区特征为南隐、北俗、东闹、西静。西溪文化的精髓是一园五地:洪园、越剧首演地、词人圣地、水浒孕育地、文人逍遥地、民俗浓缩地。

特点:集净化水系、生态保护、风景旅游、文化传承、游玩购物于一体的,全国唯一一个盈利湿地。

2、杭州湾湿地

设计单位: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慈溪市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八大咸水湿地之一,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附近,地理位置显要。宁波刚好处在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端,杭州湾湿地既包括广阔的滩涂,也包括大片的芦苇荡与荒草地,以良好的环境、丰富的食物,每年吸引了大量候鸟的光临,成为鸟类迁徙必经的中转站;同时,还有不少珍稀鸟类来这里繁殖、越冬,也有的是留鸟。自2006年以来,湿地中的5000亩围垦地就已进行全封闭管理,禁止人员进入。从现状来看,该区域内植被恢复良好,鸟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新一轮统计表明,最保守的数字是,湿地内鸟类在100种以上。湿地保护项目分为自然湿地和工程湿地两大部分。自然湿地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总面积约43.5平方公里,工程湿地位于杭州湾新区内,占地约88.33公顷。

3、白浪河湿地

设计单位: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潍坊的白浪河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大气、简约、生态、自然,以潍坊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主线,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景观资源、人文资源,集旅游休闲商业服务、历史文化等于一体的景观之河,文化之河,商业之河。白浪河湿地公园是在原来白浪河上游湿地的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并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小品和建筑聚落的超大天然湿地公园,生态、和谐、平衡为打造宗旨,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自然资源,只是进行了景观性修复和更改,使水、石、树、花、草更加相得益彰,展现了尊重自然,科学规划精神,现在的白浪河湿地公园将是一个融旅游、休闲、娱乐、餐饮、居住、生活体验为一体的民生色彩强烈的旅游综合体。其规模、特色、精致程度和水系的设计整理,堪称类西湖

4、临沂武河湿地净化系统

设计单位:临沂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项目介绍:主要是通过各种水利措施,采取建设围堰、挡水坝、溢流堰、节制闸等手段,对上游陷泥河和下游南涑河来水进行科学配置,使河水流经各级湿地生态区,并有足够的水力停留时间。在生态区内种植芦苇、蒲草、水葱、水芹、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经过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富集等生态功能进行水体净化。在满足水质净化功能的基础上,根据造园艺术手法,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按照 “一个一个滞留塘、一片一片莲藕汪、五颜六色水植物、一望无际芦苇荡的景观设计思想,达到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的高度统一。根据临沂市政府关于武河湿地水质达标工程设计要求,湿地净水处理规模为每天30万吨,进水浓度COD<50mg/L,氨氮<5mg/L,设计生态深度处理时间10天,设计出水浓度COD<30mg/L,氨氮<1.5mg/L,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的要求。

特点:北方气候,自然本底环境与青岛崂山区相似。

5、临沂滨河湿地系统

设计单位:临沂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项目介绍:临沂滨河湿地系统是2007年国家建设部批准的城市湿地公园,水面达36平方公里,形成18个大型生态区,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成为展示河滨湿地景观、人文景观的开放式生态风光带,营造了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在城市湿地建设规划中,依托沂河在两岸造景,形成“人水亲和、城水相依”的特色,带动滨河土地升值,成为招商引资的一张亮丽名片,短短几年时间,临沂建设成一座现代化新兴城市,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成为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滨河对湿地植物的种植是其特点,主要科目和数目统计如下:

    种类

数目

蓼科

毛茛科

菊科

百合科

莎草科

禾本科

唇形科

191

16

20

35

26

27

51

16

常见沉水植物有:金鱼藻、穗花狐尾藻、黄花狸藻、海菜花、菹草、黑藻;漂浮植物有:满江红、野菱、水鳖、大藻、浮萍、凤眼莲;浮叶植物有:蓣、莲、莼菜、芡实、中华萍蓬草、沼生水马齿;挺水植物有:三白草、红莲子草、荷花、千屈菜、睡菜、假马齿苋、异叶石龙尾、水苦荬、泽泻、长喙毛茛泽泻、慈菇、花蔺、黄花蔺、芦竹、蒲苇、芒、芦苇、风车草、芒尖苔草、荸荠、水葱、野芋、马蹄莲、梭鱼草、灯心草。

特点:植物种类丰富,具有生物多样性。

6、北京园博园人工湿地净化系统

设计单位: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介绍:该项目是亚洲最大的潜流型人工湿地,每天可以将10万立方米的再生水转化成地表水标准的净水系统。水源通过布水池和布水暗渠,均匀分配到102个潜流湿地单元池,水体在充满碎石、陶粒、火山岩滤料的单元池中缓慢流动两天后,流入低洼处湿地,对水进一步净化,再通过溪流进入永定河的园博湖、晓月湖和宛平湖。水在湿地里要经过好几次“升华”:首先是在碎石缝隙中,由生命力旺盛的芦苇、香蒲、茭白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其次,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等污染物降解成水、二氧化碳、氮气等无机物。同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吸收水中大量的营养物质,从而将污染物转化为固体去除。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在植物根系和滤料缝隙中沉降。水中污染物通过由水生植物根系和碎石、陶粒、火山岩等组成的滤料被阻截而去除。

特点:处理再生水(进水水质优),且规模最大。

7、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部森林公园湿地建设工程

设计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园林设计

项目介绍:规划在奥运湖西北侧建设生态自然净化系统,也就是人工湿地,面积约10公顷。规划在清河污水厂内建设8万吨/d的再生水处理厂,采用膜处理工艺。该部分再生水通过市政再生水管道向南通过清河后沿白庙村路入奥运公园生态自然净化系统净化,补入奥运湖。

特点:出水水质较优。

8、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建设单位:北京海融达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公园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示范工程位于北京翠湖湿地公园一期的东南部地带,主要技术包括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的综合应用,处理后的水质基本能达到地表34类水标准。湿地公园面积为157公顷。工艺流程为湿地公园+河道湿地。主要目的综合保护、水体净化示范科普科研、游览休闲等。翠湖湿地公园在功能分区上主要由为湿地游览区(167.6公顷)、湿地保护区(24.1公顷)、湿地展示区、湿地观鸟区、滨河游览区、湿地农乐区、湿地休闲区、服务管理区(10.1公顷)七个功能区组成。

特点:涵盖多种生态修复技术,综合性较强。

9、满堂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建设单位:满堂河生态型污水处理厂

项目介绍:东部2万吨/日的满堂河(实际处理量可达3万吨/日)的生态型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污染严重的满堂河河水和马官桥地区市政污水,处理后的水排入南、北运河。该工程的建设解决了长期以来满堂河水水质污染,改善了沿岸生态环境,保证了浑河及新开河环境景观水质,其服务面积为64.26平方公里,规划服务人口为9.3万人,污水截流量为3万吨/日左右,2003年处理生活污水540万吨。满堂河污水处理工程系沈阳地区第一座采用人工湿地技术进行污水生态处理的示范工程。在实现污水低成本有效处理的同时,将形成独特的人工湿地植物景观,把污水处理与生态景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利用和生态建设的高度统一。工程采用浮动生物床预处理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辅之以二级处理技术的组合工艺,大幅度降低了污染物的含量,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该工程的实施,对全市东部水系的建设,沿岸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小型化、生态化污水处理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意义重大,为我国北方缺水地区的污水处理与利用树立了样板,形成了集生产、研发、观光与环保宣教为一体的污水处理生产与示范基地。

特点:处理污水(处理水质差),北方极端气候。

10、沈阳浑南生态湿地

设计单位:浑南新区规划设计院

项目介绍:生态湿地工程位于富民桥和长青桥之间,占地10万平方米,其中污水净化工程占地6500平方米,工程总造价约为1200万元,可处理生活污水及雨水3000吨/日,而湿地的运转费用仅为一般污水处理厂的13左右。整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分为三部分,雨水湿地、污水处理草床以及园林景观。北侧6000平方米郁郁葱葱的草床即为污水处理草床,它利用草床净化功能,将湿地西侧慧缘馨区小区内居民每天产生的1000吨生活污水净化。净化后的水质可达二级标准,它们再通过管道进入南侧的雨水湿地。而雨水湿地从某种程度上说,更像是一个带水的大花园。它是一个平流湿地,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技术,利用香蒲、芦苇、浮萍、和荷花等水生植物来净化污水。同时,雨水湿地的西侧还建有石墙。方圆2公里范围内的雨水每天都可以通过石墙的缝隙进入雨水湿地中。水量约为2000吨/日,它与经过草床处理后和生活污水一道,在这里再经过处理,最终净化后的水质达到三级水质标准,其 COD仅为50mgL,比一般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质还要好。经过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市政,可以浇灌植物、清洗马路。湿地产生的污泥可以用作肥料。整个生态湿地还同时是一个生态公园,附近居民在这里可欣赏到美丽的绿色水生植物。另外,湿地还具有生态调节功能,它可以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成为为新区输送氧气的生态廊道。

特点:充分考虑雨水,北方极端气候。

11、观澜河清湖段生态治理工程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建设运行单位:深圳环境科学研究院。

特点:垂直流湿地技术,管理运行情况较优。

典型项目介绍:观澜河为东江饮用水源石马河的上游,其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Ⅲ类水体。观澜河清湖段生态治理工程结合河道生态整治及其周边土地可利用情况、利用河岸河滩地采用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深度处理龙华污水处理厂尾水,主要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Ⅴ类水质标准,以补充旱季河道景观用水及周边中水回用水,并满足观澜河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排放要求, 同时结合河道整治把沿河两岸建设成一个园林式的河滩生态湿地公园,为周边市民提供一个滨水赏景的休闲场所。

12、东莞生态园燕岭湿地建设工程

建设运行单位:深圳环境科学研究院。

典型项目介绍:燕岭湿地建设工程为南畲朗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深度处理规模为10m3/d,其进水水质为南畲朗污水处理厂排水水质,执行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出水作为生态园中央水系景观水体补水及中水回用水,出水水质执行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标准。燕岭湿地建设工程建设总占地面积62.7m2,其中垂直流湿地面积25.5m2,其余为自然湿地用地及配套设施用地。

特点:垂直流湿地技术,出水水质较优。

13、河源城南污水厂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工程

建设运行单位:深圳环境科学研究院。

典型项目介绍:河源城南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出水回用或直接排入饮用水源东江,作为东江生态补充水。该工程改善了东江流域内的河道水质,保护并补充了饮用水源,为河源地区及下游居民提供清洁饮用水源,为河源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绿色发展空间,为河源高新区工业转移园提供了环境容量。本工程进水为城南污水处理厂出水,处理规模为30000m3/d,进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标准,出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特点:投资少,运行管理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