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固废公司用实打实的厨余项目建设开局落地,提振信心,宣示决心,通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出好“组合拳”等举措,培植青岛市厨余垃圾未来。
一、前瞻布局,下好智慧“先手棋”
抓数据,保达产,智能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厨余项目以智慧水务为创新引擎,构建保障有力的场站基础设施,安全高效的治理体系。目前,作为智慧场站的核心部分,中控系统可远程操作进料调试,并进行进一步修改工作,对各系统详细的数据报表进行细化处理,对生产历史曲线进行记录存档,提升生产效率,使得设备与设备之间信息互通,实现全面、及时、准确的记录厨余垃圾的运输、筛分、处置等数据信息,随时掌握沼液、筛上物、沼渣、沼气等的动态变化,建立信息通道,实现信息对外的上通下达。牢靠的生产数据底座,达成的智慧化转型共识,高质量推动厨余项目数字化、智能化,为智慧水务建设赋能添翼,实现精细化管理,达成高效生产。
二、风控管理,打好安全“主动战”
抓风险,防漏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排查整治隐患。针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调试运行工作,逐步开展各单元生产工艺与安全操作培训、厂级安全专项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化验室安全专项培训,增强职工岗位操作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完成卸料大厅、预处理车间内安全标志、警示标识张贴,风险告知、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上墙工作,做到生产车间现场安全警示到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可视化管理;分别对生产辅助、人工监选、保洁等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宣贯教育岗位操作安全注意事项,使生产作业人员具备安全操作能力。
二、多举并措,出好调试“组合拳”
抓部署,促运行,近期开展预处理双线负载调试,各设备运转正常,设备溜槽优化后堵料问题已解决,并协调各单位对除臭、消防、监控等辅助系统,以及中控系统开展联调,破除种种壁垒,协调联动实现高效配合,确保达到正常稳定的使用条件;与国内专家针对垃圾分类、筛上物、杂质含量等进行客观预判,重点检查预处理各系统衔接、漏料、漏水、臭气控制、设备性能和抗负荷能力等情况,根据垃圾来料情况,重点调整破袋效果、筛分效率等工艺控制参数。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调试方案,根据合同验收条款要求,制定调试和验收计划。